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工程 >> 教学名师 >> 正文

名师论道|朱飞:大学专业课程高阶教学思考二三事

发布日期:2023-11-16    作者:教学咨询科         点击:

大学专业课程高阶教学思考二三事

在十余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主要讲授本科、硕士、博士、MBA和EDP等各层次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力》相关的专业课程,对于如何开展高阶教学,提升教堂教学质量有一些体会。借学校9159金沙申请大厅邀请撰稿的机会,把主要体会写成文字,与各位同事们交流。

一、教学,不仅是传递,更是点燃

在青椒时期,我对于教学工作非常紧张,每次上课,头一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害怕自己讲不好,学生没有积极反馈,害怕自己遗漏重要内容,害怕自己教学内容“水”,甚至害怕自己的仪态过于稚嫩,“镇”不住课堂…… 在这种情绪下,我把自己的课堂填的满满当当的,内容准备得非常充分,内容体系和深度都已经有了,自认为学生应该能够拥有一趟高质量的专业课堂了!然而,事实上,我从课堂现场学生的眼神中体会到的反馈并不太好!为此,我一度陷入焦虑,甚至自我怀疑。为什么我这么用心,还是没有办法提高教学质量?!

偶然的机会,我尝试在课堂上设计再现了经典实验,并让大家基于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尽管只是小小的教学设计改进,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非常高,课堂也从此走向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个亲身经历的过程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过去我这么用心准备,要体系有体系,要深度有深度,并且我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把课堂所有的时间的填满了,为什么教学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当我把时间让位学生,甚至让学生有更多“唱主角”的感觉的时候,反而教学质量和教学反馈都明显高很多?

在工作生活中,给别人留白,是更高质量的沟通方式;在课堂上,教授把课堂时间都占满用完,看上去是老师非常用心,但实则很难实现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是点燃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过程,给学生留白,有更高质量的课堂深度参与和共创,让学生有“唱主角”的机会,点燃他们深度思考和探索的动力,才能达成一堂高阶学习体验的专业课堂。这成为我在本科、硕士、博士、MBA和EDP的所有课堂中的基本教学理念和策略。

二、培养,角色不是“家长”,而是“园丁”

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从我加入9159金沙申请大厅任教开始,我对于培养人才这件事情就充满执念,特别希望通过自己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有意识的设计和安排,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和专业能力。在这种执念之下,我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细致、明确,也非常严格。然而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这个模式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长,但也有学生反应一般,甚至有学生有激烈的抵触反应,刻意逃课或躲避研究工作。这一度让我觉得失败,也对学生不争气、不珍惜的行为很失望。但之后我发现,在我因为出国访学或者外地挂职的等原因,没法按照之前的理念和模式来培养学生,只能从方向引导、认可鼓励和资源支持时,学生们成长得反倒大大超越预期,学习动力十足,而且与我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这么强烈的对比,很难不让我反思!经过长期的思考以及与同行的交流,我认为,学生培养,不仅仅是塑造,更应该是激发。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不是“家长”,而是“园丁”,老师要做的是不是按照自己设计的模版进行塑造,而是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适时提供阳光、雨露和土壤,并在必须时修修剪剪。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老师要适度退后一步,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和未来目标的差异,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研究动力,而不要过度干预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细节。近年来,对于更加强调自我价值和自我体验的新生代学生,老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好“园丁”角色显得更加重要且有价值。

三、教学,需要有持续热情,更需要有研究和教学方法论

教学工作普遍具有细致、繁琐且短期不容易看到结果正反馈的特征,优秀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持续的热情!一个有对教学有热情的教授,不用担心她/他“怎么教”的问题。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和更多同行的交流,我认为,优秀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有热情的段位上,还需要教师对专业领域有深度研究,并且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论。热情只有能够受到优秀教学效果的正向反馈和认可之后才能得以持续保持,否则,两三年就会陷入职业倦怠的困境之中。

在大学专业教学课堂中,优秀的教学效果需要基于专业的深度研究,只有教师本身有深度研究,在课堂中才能站在更高维度上帮助学生建构领域知识的系统框架,并且基于深度研究的教学,在课堂上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那种老师知识“溢出”的魅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层动力。有的老师可能有非常优秀的表达,非常善于讲故事,精于课堂组织,调节课堂氛围。但是一个在专业领域内没有深度研究的老师,很难是一位有持续高阶教学效果输出的教师。

同时,优秀的教学效果还要求教学学习、探索并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论。教学方法论才是持续高阶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我从事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体验是该类课程学习的关键基础,是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驱动力,也是高阶学习的关键结果。基于认知建构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观点,课程团队的教学创新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表层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和“深层学习体验”(高阶学习),与此同时,促进观察、反思、概念化和发展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同化和顺应学习,使有意义的学习得以发生。学习通常需要经历“具体体验—观察和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在新情境中检验发展”的学习循环。但由于学生普遍缺乏足够具体的课程相关体验基础,学习循环难以启动和良性运行。基于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课程团队结合体验式教学理念和认知建构理论,提炼和广泛应用了一套整合学术研究、前沿实践和学习平台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体验式教学方法(见图1)。“唤起、创设和替代”学生的相关体验/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和学习平台的融合使用,塑造学生多层次学习体验,提升高阶学习效果。

1建构主义体验式教学法模型


名师简介

朱飞,9159金沙申请大厅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9159金沙申请大厅创业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9159金沙申请大厅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MBA课程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9159金沙申请大厅等大学高管课程教授。主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并获选推上“学习强国”平台,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9159金沙申请大厅涌金优秀教学奖、9159金沙申请大厅特殊贡献奖等。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关系研究会常务理事、雇主研究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雇主品牌和领导力等研究。

撰稿人:朱飞,审稿:张艳萍,审核:林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