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38年。历任金融系业务教研室主任、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金融学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9159金沙申请大厅第八届教学委员会委员,9159金沙申请大厅第五届教学督导组成员。曾获安盛·国卫奖教金,9159金沙申请大厅“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鼓励奖、大都会奖教金、滋兰树蕙优秀教师奖、涌金优秀教学奖等多项教学奖励。2018年获评“第一届9159金沙申请大厅教学名师奖”。
深耕教学
陈颖教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始终抱有极其负责的态度和热情,付出大量精力,30年来从未脱离本科教学一线,深耕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关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陈颖教授特别注重结合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我国银行的具体实践变化,来调整、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获得感和体验;注重考核过程与形式的多元化。她秉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的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方法,实现了考评方法的日常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多元、教学效果突出,获得学生赞誉,多次进入学校评教分数排名的前10%。
陈颖教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投身思政课程建设与金融改革实践,以研促教。多年来,陈颖教授参与了十多项与我国金融业、银行业改革发展有关的研究项目与课题、发表3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例如作为子项目参与人,她参与王广谦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成果项目研究,该项目于2005年9月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7月,陈颖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基于“基础理论、中国国情、实验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体系重构与探索,获得9159金沙申请大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金融学院专著《新时代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创新》的编写工作等。同时陈颖教授参编了包括《金融中介学》《商业银行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等在内的多本国家级“十五”、“十一五”本科规划教材,主编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资助教材《商业银行营销教程》;参编了20多本省部级教材;受北京市社科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商业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问题研究》。目前陈教授正在参与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国金融学》的编写工作。
陈颖教授积极投身金融改革实践,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019-2021年,陈教授参与国家金融行业标准《金融从业规范风险管理》(JR/T 0238.1—2021)的制定工作,该标准已于2021年底由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同时陈颖教授积极拓展课程受众覆盖面,扩大课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陈颖教授曾长期担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校委员以及多个专业的考试委员,获得北京市自考30周年“优秀自学考试工作者”称号。陈教授同时是教育部自学考试相关教材的主编,国家开放大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课程教材的主编和主讲教师。
搭建教学体系
陈颖教授带领课程团队搭建了基于“基础理论、中国国情、实验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商业银行类课程教学体系,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陈颖教授作为主持人、参与人讲授的本科《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自2005年起至今为校级精品课程。陈颖教授是2014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程团队》的主要参与者。她作为课程团队负责人,2021年带领《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入选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金融科技数据科学实验平台》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2022年,课程团队成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银行管理课程虚拟教研室》共建单位。
陈颖教授对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了数十年持续、深入的思考和积极探索,对课程特点有深刻认知,教学理念先进,是商业银行类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者。
基于对课程内容的深刻认知,陈颖教授提出:包括《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在内的金融学科专业课的实验、实践教学,应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针,借助包括学校和学院等在内的各方力量,打造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2010年下半年开始,陈颖教授开始尝试采用课堂实验与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和课程团队成员一起,逐步搭建并打造了全新的、适应课程教学特点的、比较完备的实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证明该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方式以及具体方法的使用,为应用经济学科类、需要实操性内容支持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创新方式。
同时陈颖教授也是我校金融学院“商业银行”课程本科与硕士层面实验课程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陈颖教授于2010下半年在本科层面、2012下半年在金融专硕层面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全面引入实验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世格公司提供的Simbank教学软件,结合教材相关理论知识部分,让学生进行“银行业务模拟体验”,促使学生直观了解、充分认知银行对私、对公柜台服务工具、手段以及信贷客户经理的业务流程、职责管理要求,了解银行各类服务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陈颖教授于2010下半年在本科层面、2012下半年在金融专硕层面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全面引入实验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世格公司提供的Simbank教学软件,结合教材相关理论知识部分,让学生进行“银行业务模拟体验”,促使学生直观了解、充分认知银行对私、对公柜台服务工具、手段以及信贷客户经理的业务流程、职责管理要求,了解银行各类服务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时间中,参与陈颖教授授课的该实验模块的本科、研究生学生总人数近3000人,该模块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肯定,同学们参与热情高,课程效果好。学生普遍认为实验部分非常有必要,将其称为“没有成本的银行实习”,“银行业务的良好体验过程”,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希望可以将实验部分延续下去”的想法。有毕业几年的学生反馈说:“通过实验课模拟体验学到的东西,是在大学里学到的、走上社会真正可以用到的东西”。
陈颖教授也是我校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设计者和组织者。2011年9月,作为时任主管本科教学的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颖教授参与设计并主持了学校与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鼓励并要求学生到银行网点大堂,从事“导储”等工作,直接接触、亲身感受银行的工作状态,也由此形成了商业银行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的主要框架。自2011年7月签约至2018年6月合同到期,该实习基地先后组织了共16期,总计2500多名学生(本科生+研究生)赴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进行了带薪实习,实习地点分布在工行北分下辖的数十家支行的不同银行业务网点。
陈颖教授重点主导引入新软件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持续进行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服务学校“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比较和论证,陈颖教授带领课程团队在2021年上半年引入新的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智慧银行互动实训软件和奕·金融多点触控虚拟仿真平台。并在2021年度暑期小学期,利用奕·金融多点触控虚拟仿真平台首次为大二本科学生开设了1学分的综合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商业银行运营电子沙盘模拟》,并在2021年秋季学期将该仿真实验课程引进了金融专硕课堂。2022年秋季学期大幅提高金融专硕的实验课时在总课时中的占比,希望借此在本科与金融专硕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深度、形式及其与课程理论部分的融合方面找到合适的路径与方法,探索本科与研究生两类不同层面的课程教学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边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变革。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角度,理解和掌握金融风险与防范,特别是银行风险产生原因、特质、风险防范手段与方式等,加强金融安全意识,对于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辅助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实验平台与实验课程已被纳入金融学院“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实验室”的建设项目,成为学校“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注重人才培养
陈颖教授注重实践方面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项目,成绩卓越。陈颖教授曾担任1988级国际金融、2007级金融2班两届共8年的班主任,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的奖励。多年来,指导了20余项本科学生的大创项目、“挑战杯”论文大赛及其它各类相关竞赛项目等,并获得多项奖励。2013年,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7年,指导本科学生获得第八届9159金沙申请大厅——鸿基世业行业研究大赛亚军,并获金园丁奖。指导的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以及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2012年,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终身价值评价模型研究”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称号。2019年,指导研究生参加广州瑞友公司举办的“飞腾杯”银行经营模拟大赛获得决赛三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该比赛全国共有223支参赛队伍,共计1093人参加,最终40支队伍进入决赛,8支队伍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金融专硕教学案例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专硕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工作之一。引导、鼓励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教学案例建设,是促进“教研相长、学研相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自2012年金融学院、2015年全国金融教指委开始建设金融专硕教学案例库以来,陈颖教授一直积极带领学生参与该项目。到目前为止,共指导学生撰写了12篇教学案例。其中:两项获得全国金融专硕教学案例大赛优秀奖,也即该大赛的最高奖项;4项入选相关案例精选集,其余均获得学院相关奖项。